中贸圣佳总经理薛世清: 藏家的支持 让我们步履不停

《中国收藏》杂志2024年1月刊
2024-01-22 15:28:41

      又是一季文物艺术品秋拍落幕,也代表着2023年中国内地拍场的槌声暂告一段落。

33.jpg

薛世清 中贸圣佳总经理

      “ 现在拍卖也‘内卷’得厉害!”日前,在接受《中国收藏》记者专访时,中贸圣 佳总经理薛世清发出了这一感叹。作为一家老牌拍卖行的掌门人,有着“霸王铲”之称的他总是冲在一线,一年到头“不是在征集,就是在征集的路上”。
      不难发现,“破亿元”“创纪录”的声音渐消,而成交率、成交额的稳定才是当下最关注的问题。当其他行业高喊着“降本增效”时,拍卖行业思考的是“减量提质”。各家拍卖行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想赢在征集的起跑线上,罕见、稀有、显赫、孤品……而一件拍品在拍前无论带有何种光环,最后顺利落槌成交才是硬道理。
      2023年秋拍,中贸圣 佳交出了总成交额7.3亿元、成交率逾八成的答卷。中贸圣佳2023年全年战绩也随即揭晓——总成交额达21亿元。当被问及这一成绩是否符合预期,薛世清给出的答案是:“略超出预期,小有惊喜。”虽然早已基于大环境调低了心理预期,但中贸圣佳另辟蹊径为藏家奉上了不少生货精品,为此 季 带来几分意外之喜。
      例如明洪武御制青花云龙纹“春寿”款梅瓶,首现市场便获得1725万元身价,领衔全场。本季共有3个专场、6个专题100%成交,斩获了“白手套”;还有10个专场成交率达90%或以上。中贸圣佳再一次让业界看到了老牌拍卖行的坚韧实力,这种既“鲜”又“美”的策略得到了藏家的热烈响应,由此不难看出,任凭市场环 境冷暖变化,紧抓“专业”与“特色”两张王牌,稳扎稳打,总能赢得藏家的信赖。
      这份成绩单上的数字不光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让我们对来年的前进方向有了更多思考。
 
 
 31.jpg
 
32.jpg
中贸圣佳2023年秋拍现场座无虚席,买家竞投热情十足。
 
      100%成交
 
      记者问卷:每一个“白手套”的诞生,都离不开对拍品更严格的甄选,对价格更精准的定位,以及对藏家心思更深入的揣摩。那么,什么样的拍品能让谨慎且挑剔的藏家买账?
      薛世清:高成交率是我们所追求的一大目标之一。如今,什么样的拍品才能吸引客人?可以看到,本季千万元级拍品的数量其实是远 远低于以往的,但百万元级的拍品还是很丰富的,因为这是目前表现稳健又最适宜的消费水平,而拍品实际上也是消费的一环。
      在顶级大货缺失的情况下,要想保证理想的成交额,必须在这一块下足功夫。我们对100万元以上的拍品所投入的精力是最多的,经过严格甄选后,我们摒弃了大量可能较难易手的拍品,从而保证最终都能够真实成交,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例如在“逸玩”这一传统保留专场,我们 带给藏家的基本上都是没有进入过市场的拍品,完全是生货,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最后能实现100%成交也是预料之中的。
      其实有不少业内人士都肯定了我们此季瓷器拍卖的突出表现。整体来看正是因为生货多、品种好且丰富,买家参与度高。除了明洪武青花梅瓶,此季最值得一说的还有“杯子”——我们推出了清康熙五彩瑞果花蝶纹杯一对、清雍正柠檬黄釉杯碟成套一对及洋彩描金夔龙纹戟耳杯及托成套一对 等数套 精品,还有许多单品瓷杯,悉数成交,多是在一两百万或三四百万元的中档价位。能够一次呈现数量如此多、品种特殊、等级和品质较高的杯子,在以往各家拍卖公司中都难以见到。最终,我们也成功将这些瓷杯拍出了相对历年来说不错的成绩。
 
34.jpg
明洪武 御制青花云龙纹“春寿”款梅瓶
成交价:1725万元
 
 
35.jpg
清雍正 柠檬黄釉杯碟成套一对
成交价:471.5万元
 
      1亿元突破
 
      记者问卷:传统收藏板块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顶级作品难以浮出水面或是创出新高,普品则无人问津。该从何处破局寻求新的生机?
      薛世清:我们本季书画板块主推的北美著名收 藏家、学者王季迁的“怀云楼”专场中,王季迁先生珍藏的9件古代书画悉数成交,摘得“白手套”,总成交金额较估价溢价3.4倍;“一觉山房”
主人珍藏专场的胡适《楷书七言联》、张大千《行书十一言联》、郁达夫《行书八言联》等近代名家书法也有不错表现。可以看到,名家旧藏专题仍受到藏家的热捧,这也是市场热度 较高、需求较为稳健的方向。
      今年我们的古籍板块总成交额突破亿元,创下新高。自2016年中贸圣佳首次推出古籍板块以来,这一强项板块是我们一个持续向好的板块,可以说每年都有新的突破,像这样的小门类能过亿是非常难得的。我们也是历年来拍卖“天禄琳琅”藏书数量最多的公司,这次夜场中推出的《古史辑要六卷》等古籍精品以及3件“天禄 琳 琅”都成 交了。这 类 历史、学术价值高的古籍赢得了藏家及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
      值得一说的还有名人信札部分,本季一封《王小波致赵朴初信札》未拍先火,引发了网络热议。我们 观 察到,开拍前一日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超过2500万人次,还有不少官方媒体、文化大V参与讨论,连知名作家冯唐也加入到这次竞拍中。这封信从3万元起拍,最终成交价达25.3万元,由网络买家收入囊中。通过对拍品的梳理挖掘,也促成了这次很有意思的破圈现象。
 
      40年轮转
 
      记者问卷:在不甚乐观的市场行情下,除了藏家因资金周转等现实因素释出藏品,为何仍有那么多生货释出?收藏市场存在恒定的周期性规律吗?
      薛世清:一位藏家一生中的收藏周期大概在30到40年,他们到70岁以后基本上就不再那么活跃了,藏品往往也不得不出手。像项元汴这样的大藏家一辈子收藏了那么多好东西,到了第二代都散尽了,包括翁方纲等民国大藏家,后人仍在继续收藏的也不多了。
      毕竟相对于人来说,物的生命周期长太多,除了各种原因的损坏以外,大部分 藏品可以流传千百年。我们也希望这些珍 贵藏品能够持续在这个世界上流转,不一定要停留在一个人手上,可能花重金求购它们的人比没花钱的人会更加爱护。在公藏机构之外,“藏宝于民”一直也是中国的传统收藏模式,希望市场的包容性能更强,随着岁月的流逝,让这些藏品一直以良好的状态流传下去。
      藏家群体的更新迭代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拍场看到了00后甚至年龄更小的藏家,他们在父母的影响下成为“藏二代”,也成为拍卖会的新客人。年轻藏家 对器物类拍品,比如文房、茶道具的收藏兴趣会浓厚一些,对当代艺术板块的关注度也较高。其实,他们还会参与到一些重要拍品的竞投中,虽然年轻,但一入场就出“重手”的情况也是大有人在,实力不容小觑。将来我们也会更用心地去了解这些新客人的动向,以寻找更多适应他们收藏需求的拍品。
 
36.jpg
赵之谦为胡澍刻“人书俱老”
成交价:724.5万元
 
37.jpg
“天禄琳琅”《仪礼》卷十二至十四明嘉靖东吴徐氏覆宋刻本
成交价:140.3万元
 
 
 
 
本文节选2024年1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222.jpg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收藏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收藏》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收藏》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