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调鹦 图绘千年的魅力

《中国收藏》杂志2023年3月刊
2023-03-17 13:02:04

      在中国人物画诸多题材中,美人调鹦图占有一席之地。这类绘画表现了仕女与宠物鹦鹉之间的互动,始见于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图像,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传世作品以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旧传南宋王居正《调鹦图》团扇为代表,图中美人倚案回身,与身侧侍女手中所持鹦鹉相视对望(图一)。

      历史上的珍宠

      鹦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珍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一直被作为宠物大量驯养,文献和图像资料极为丰富。鹦鹉既有本土生长也有来自域外的品种,毛色、体态各有不同,因其羽毛艳丽、能作人言,历来为人所珍视。

 

2.jpg

图一南宋王居正(传)《调鹦图》团扇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中国本土鹦鹉主要产自陕西、甘肃交界处的陇山,多是紫胸、绿色长尾小鹦鹉。随着唐代对岭南、交趾地区的深入开发,产自南方的鹦鹉也被引入宫廷,如雷州半岛和广东西部地区玫瑰色环纹鹦鹉、红胸鹦鹉以及蓝头或花头鹦鹉等。此外,域外鹦鹉也不断传入,如来自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鹦鹉,比如色彩绚丽的猩猩鹦鹉以及白鹦鹉。

      羽色艳丽、巧舌能言是鹦鹉作为珍宠的主要价值。唐宋以来,驯养鹦鹉之风日盛,宫苑高门之外,百姓富裕之家也常以此为乐。《太平广记》记载陇右富户刘潜家养一鹦鹉,能言无比,刘潜女“每日与之言话。后得佛经一卷,鹦鹉念之,或有差误,女必证之。”梁寅《城中女》诗曰:“娥娥城中女,小楼对门家。相骄茜裙新,并笑双鬟斜。花窗弄鹦鹉,月榭弹琵琶。”即描写一位花窗弄鹦鹉的小女子。鹦鹉驯良温顺、聪慧乖巧,故多作女子闺阁内的玩伴,图像以及诗文中所见鹦鹉饲主均为女性。

 

3.jpg

图二 唐韦浩墓《鹦鹉侍女》壁画

 

4.jpg

图三 唐章怀太子石椁外壁线刻图

 

 

本文节选2023年3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222.jpg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收藏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收藏》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收藏》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