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园里有玄机
苏州园林以精致典雅著称,吸引众多游人流连忘返。沿着曲折幽深的园路游赏,游客往往醉心于如诗如画的山水空间、园林建筑、假山峰石、植物配置,而容易忽略脚下游路、庭院、天井的地面铺装。其实,这些各种款式、色彩斑斓,犹如织锦的园林铺地不仅是体现园林意境的独特风景,也是独具魅力的地面装饰艺术。
图1 枇杷园是苏州园林著名的园中之园,位于拙政园远香堂东南侧。
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指出,铺地如“吟花席地,醉月铺毡”,“路径寻常,阶除脱俗”,即指铺地虽路径寻常,但可使阶庭摆脱尘俗之气,具有诗情画韵的景境价值。苏州园林铺地式样众多,令人惊叹叫绝。这些精妙绝伦、富于设计感的铺地是历代园主与工匠协同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与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带着读者一起欣赏拙政园枇杷园(图1)的精湛铺地艺术之美。
园中园别有洞天
枇杷园是苏州园林著名的园中之园,位于拙政园远香堂东南侧,由嘉实亭、玉壶冰、绣绮亭土山以及蜿蜒向西南延伸的云墙围合成一组静谧的小型庭院空间。枇杷园与听雨轩、海棠春坞庭院共同组成拙政园中部花园东南区域的小空间庭院组合群,这一组小巧精致的庭院空间群又与远香堂、绣绮亭北侧区域的大尺度开敞空间形成大小、高低、明暗的经典对比衬托关系,具有传统山水画“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空间营造韵味。枇杷园主体建筑偏东南侧 ,坐东朝西,厅内悬两块匾额,分别为“ 玲 珑馆”“玉壶冰”。枇杷园小庭院封闭空间与远香堂区域开敞空间,则通过一条富于变化的不规则式云墙进行分割,且云墙朝北留出一孔圆洞门作为空间的过渡与衔接。这孔圆洞门兼具人行通道与空间流动交融的双重功能,营造出一种似隔非隔、界而未界的空间环境。
圆洞门外侧开敞空间地面,选用黄色系基调的苏州地产大块面金山石毛石皮铺就,呈不规则式冰裂纹,具有拙朴厚重的视觉美感。圆洞门内侧小型庭院空间铺地则选用灰白色和黑色碎颗粒鹅卵石,铺成规则式冰雪纹铺地(图2)。仅仅一墙之隔,就形成拙朴厚重、小巧精致这两种风格迥异的铺地类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冰”心在玉壶
水是苏州园林的血脉。水的形态有多种表现形式,既有池塘液态水,亦有冰或雪的固态形式。枇杷园地面铺装为冰雪纹款式(图3)。顾名思义,冰雪纹即冰裂纹和雪的造型结合体。六角形是自然界雪花众多形态之一,符合苏州地区气温的典型形态特征。
枇杷园庭院空间隐含了多种特征的水体形式,不仅有一个个规则式三角形交错组合而形成的冰裂纹铺地,又有六个规则式冰裂纹铺装环拱而形成六边形雪花形态铺装,与庭院主体建筑门窗上的冰裂纹花窗如出一辙,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为满足排水泄水功能需求,枇杷园庭院地坪标高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总体趋势,工匠在铺装施工时就充分利用这一地形特征,将雨水引流至东侧主体建筑两侧的下水窖井,并通过地下排水道汇聚至一墙之隔的听雨轩内池塘,巧妙地解决庭院地面积水问题与有效搜集利用雨水的实际需求,这也是“天人合一,因地制宜”造园理念的完美体现。
从“玉壶冰”厅堂室内环顾四周,顿觉晶莹透亮,如置 身冰壶,似进入水晶窟,身心一片清凉。尤其是夜间厅堂内灯光映射下,建筑门窗上的冰裂纹投射到地面冰雪纹铺地,原本地面与建筑遥相呼应的冰裂纹瞬间为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并且伴随着灯光的缓慢移动,冰裂纹的大小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真可谓虚实相映,令人恍惚和沉醉(图4)。
此外,“玉壶冰”“玲珑馆”匾额寓意文人士大夫玉洁冰清的高雅志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犹在耳边回响,这不仅是文人士大夫纯洁高尚、清廉自守的比德,更是儒家思想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建筑题名、建筑装饰、铺地不仅巧妙地隐含水的多种表现 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传 统文人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为人处世行为准则。铺地的六角雪花形态铺装中,由黑色鹅卵石铺就的圆形图案,更是“玲珑”二字的显性表达(图5),一语双关。
著名园林美学专家金学智先生认为,这圆形图案既指玉壶冰的晶莹透明,又指枇杷果实的圆润小巧可爱之象。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巧妙呈现,绝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有意为之的精心构思与设计,若不用心观察和品赏,的确很难体悟其中的奥妙变化。

图5 铺装中心由黑色鹅卵石铺就的圆形图案,是“玲珑”二字的显性表达。
本文节选2023年8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收藏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收藏》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收藏》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